1/24是最佳賞雪日,公車交管只到陽明山總站,通勤族要再上山只能徒步,考量體能負荷及人潮擁塞,只好作罷。之後爬文看見擎天崗遍布雪白,加上新聞報導因寒流影響,積雪可保半日不化,心想倘若明天雪停,公車便會直達擎天崗了吧?這便著手準備行李。
25一早先確認小15是否正常行駛,得知結果只行駛至菁山遊憩區,從菁山遊憩區徒步前往擎天崗估計要一個半小時,考量自身體能再加上獨自登山,我真不該也不可能前往,但我曾從擎天崗來回絹絲瀑布,對於這段路途還算略知一二,畢竟走過一半。
猶記小時候,陽明山降雪,父親開車載全家人一起上山賞雪,我戴著手套迎接飄雪,與父親一起踩在白茫茫的雪地上,當時的情景仍記憶猶新,現在的我已忘了當時的冷,但還記得當時的雪白。身為台灣人,我曾看過那麼一次雪景,對於今次氣候異象,想追雪的衝動並不那樣強烈,我有所私心,想拍攝六角雪花,儘管即將融化的雪恐怕無法讓我如願,但我仍憧憬雪白,寬闊如擎天崗的滿遍雪白,為了這個理由,即使我爬山爬得慢,慢慢走也是會到的。

10:4X抵達劍潭捷運站
上山人群出乎意料的多,客運有派專員駐點,小15大排長龍。
11:1X搭小15
加派加班車約十分鐘一班,上山大概花一個半小時。對邊下山的車道,十輛有兩輛車上載雪人,在塞車的同時看著一輛輛載著雪人下山的車,只覺台灣人好可愛。

12:3X菁山遊憩區?
司機說總站是絹絲瀑布,就路線來看,絹絲瀑布和菁山遊憩區只差一站,但我首次到訪,對這裡實在不清楚,查詢菁山遊憩區看起來是個美好的地方,原以為會有販賣部和足夠的公廁,但下站後只看到一間公廁,以及往下延伸的步道。
大多數人沿著公路繼續前行,可能那裡才是菁山遊憩區?有位先生站在指示牌前,我向他問路,他指著地圖告訴我,走到擎天崗需要一個小時又五十分,而步道就在下方。得知路線,我順著步道前行,前段路途只有我一人獨行,擦肩而過的多是踏上回程的山友,行至中後段才漸有人潮。

前往擎天崗的路途是上山爬行,而我首次走這趟路,對氣溫和環境仍在適應,走起來並不輕鬆。林間降雨,那可能是雪水融化,有位先生和我一樣身著雨衣,他對我說聲加油,這是這趟旅程得到的第一個鼓勵,我相信我可以,其他山友也正在努力。走這趟路,我得到三個加油鼓勵和兩個小心叮嚀,有人對疲憊的我說聲加油、有人問我需要幫忙拍照嗎、有人分享拍瀑布的位置、有人提醒路滑小心。感謝山友們的善心,感謝這最為純粹的良善,也希望你們一切安好。

這趟旅程,我丟失右手手套,因右手拿相機按快門,不穿手套較便利,一路拿著,幾次停步休息,不知何時丟失。去程看見路上有許多單支手套,當時我還滿懷疑惑,直到發現自己的手套也弄丟了,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。回程時一路尋找手套,卻發現原先被遺落在路邊的單支手套全不見了,當然,我的也沒能找回。

除了弄丟手套,右腳鞋底在回程途中開口笑,笑到整個鞋墊分離,只好踩高低腳,雖然有點狀況,但終究是好運的,失了鞋墊的鞋因更加接近地面,在下坡的路上反而更加止滑,於是回程我反而可以加快步伐。

13:5X擎天崗
一路走來看見許多雪人,宛如指示牌,提醒旅人這裡曾下雪,現在雪還沒融化,前方還有一大片的雪等著,歡迎!加油!步道沿途的小雪人,乃至擎天崗上的大雪人,凡玩雪必留下雪人,雖不知是哪來的道理,但這就是賞雪最好的指標了。
有穿雨衣可以直接坐在冰上,似乎抵達目的地的人們都會隨手捏個雪人,入境隨俗,我也隨手抓兩團雪球,但丟失手套的右手卻因此凍紅,鬆軟的雪團捏緊後變得堅硬無比,要徒手塑形有相當難度,這才知要堆渾圓的雪人並不容易。

14:4X回程
午後步道的積雪已融化大半,本想著先抵達目的地擎天崗再一路拍回來,於是去程沒拍多少,儘管如此必將錯過某些風景,但這趟旅程最大的勁敵是時間,我出門晚了,路上又塞車,還得花點時間走山路,如果今日的末班車沒有破例,16:20就是最後底線,鏡頭只好鎖定最主要的關鍵了,所幸回程雖雪融,但還能看見雲白天青,之後將迎來好天氣。

16:0X等小15
發現空車到後方迴轉,回到站牌時車上已有載人,說不定,大夥選錯地方等車了。花了4X分在空等,決定到下一個站牌看看有何玄機,正巧遇見一對夫婦,他們勸我先搭到總站再換車下山,雖多花一段票,但絕對比空等來得好。只能說,因為我對這裡實在不熟,初次造訪難免多花時間學經驗,感謝好心人告知。

17~18:40下山
換兩班車下山,回總站的車一路順暢,但下山的車嚴重塞車。趕在20點前回家,之後進入鐵腿時期,這趟追雪旅行有點突然、有點瘋狂,所幸我親眼看見了,那尚未完全融化的雪白。


野鴝,去程有看到一隻差不多大的深藍小雀,疑似鉛色水鶇。

更多照片詳見相本:2016陽明山-賞雪(點連)

同場加映,APH-阿普、伊凡☆公仔(點連)